一些電商全面改用環保紙箱。
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變得愈加緊迫——
快遞“低碳時刻”離我們有多遠?
“雙十一”掀起新一輪網購熱潮,帶動快遞業務大幅增長。然而,在快遞量快速攀升的同時,快遞包裝的使用量同步上漲,其中對塑料袋、塑料膠帶以及塑料填充物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視。
蘇州是“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快遞業務量約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近年來增長趨勢明顯。在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趨勢之下,如何做好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讓快遞變得越來越“低碳”?還需要行業主管部門、服務企業、電子商務經營者、消費者等各方協同合作,統籌推進。
“買買買”狂歡過后,“丟丟丟”也驚人
11月12日,“雙十一”狂歡之后的第一天,快遞員小潘就明顯感受到了快遞大潮襲來的壓力。他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林泉街圓通快遞站點內,貨架全被堆滿,門外的一座臨時倉庫中,也有一半堆放著快遞,還有部分大件被直接放在倉庫前的地上,等待著配送。“早飯都沒時間吃,得趕緊把站里的快遞發掉,后面還會有更多。”小潘邊將快遞搬上小車邊說,頭都沒時間抬一下。入行兩年來,小潘明顯感覺到,快遞的派送量在不斷增加,今年“雙十一”后的幾天,他每天的送貨量在500件以上,“比平時增加50%左右”。
快遞員忙碌的背后,是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據蘇州市郵政管理局統計,蘇州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從2018年的12億余件到2019年的17億余件,再到2020年的21億余件,增勢明顯。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9億余件,11月1日至15日“雙十一”期間,蘇州快遞業務量和投遞量達到2.93億件,同比增長16.5%。
那2.93億件當中,就有殷女士的19件。蘇州高新區的殷女士,在“雙十一”當天連下了19個訂單。“有雜糧、廚房用紙、洗衣液、棉拖鞋、吸塵器,還有衣服等等,大多是日用品,平時也要買的,但‘雙十一’期間多買有優惠,就囤一點。”近幾天,殷女士的快遞陸續送達,她拆開快遞,發現堆起來的快遞包裝,比所買的東西更占地方。
正如殷女士所感受到的,快遞量的快速增長,正帶動快遞包裝的同步增加。特別是“雙十一”過后,蘇州居民家中快遞包裝堆到半人多高的場景并不少見。而等待被丟棄的包裝中,除了紙箱,塑料膠帶、泡沫板、編織袋、塑料填充物等不可降解類材料仍有不少。
“丟丟丟”減量,需要各方“變變變”
市民丟棄的快遞包裝經過分類,一部分進入了小區的垃圾站,一部分進入了街邊的廢舊物品回收點。在姑蘇區平河路一處回收點,負責人正將捆扎好的廢舊紙箱裝車,準備運往資源回收企業。“只收紙箱,紙箱可以回收再利用,紙箱上面的膠帶、里面的塑料膜等都沒法回收的,只能當垃圾扔掉。”該負責人說。
顯然,那些被當做垃圾丟棄的快遞包裝材料,沒有回收價值,難以降解,容易對環境造成“白色污染”。“膠帶還是得用,不然沒辦法封箱。”“我們只負責派送,快遞運過來的時候就是包裝好的。”“不包裝得好一點,里面東西碰壞了,損失更大。”蘇報公益守護記者走訪蘇城多個快遞站點,站內人員表示,目前難以做到完全不用不可降解的包裝材料。
不過,快遞行業內的“綠色風”已然刮起。以順豐速運為例,其蘇州各站點,可以看到站內均設置有一個綠色的紙箱回收站,向公眾提供紙箱回收服務。不僅如此,站點內的照明采用的是節能燈,且定時斷電,以節約能源;快遞員用于搬運快遞的編織袋,也由可循環式編織袋取代,增加了使用次數;文件封、紙箱等包裝材料,不僅減少油墨的顏色,且縮小字體,以降低油墨的使用量;所用的膠帶經過“瘦身”,寬度縮小了1厘米左右,且可降解膠帶正在逐步推廣中。“同時倡導可循環理念,快遞員送完快遞,還提供紙箱回收服務。而采用環保材料制作的可循環快遞箱‘πbox’,已在各站點推廣使用,‘πbox’不需要用膠帶,全程可追蹤軌跡,可循環使用70次以上,且整箱可回收,能大大減少快遞包裝。”順豐速運蘇州公司公關部負責人葛慧告訴蘇報公益守護記者。
“綠色風”之下,改變的還有電商。從近期市民們收到的快遞來看,有的完全采用可降解材料,而紙箱上的“可回收紙箱”“環保紙箱”“終結塑料廢棄物”等話語更為常見了。
協同合作,共建共享綠色體系
強化綠色理念,建立綠色體系,無論是2018年在我國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于2019年、2020年先后出臺的《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還是今年3月起施行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均對“綠色快遞”作出了明確要求。
早在兩年前,蘇州發布《蘇州市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若干意見》,對電商及快遞業綠色發展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包括鼓勵電商快遞包裝循環利用,鼓勵快遞網點和綜合服務站點設置廢棄物回收裝置并給予補助等。
據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張崢嶸介紹,為了進一步加強快遞行業綠色包裝管理,去年蘇州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市發改委、城管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出臺實施意見,從落實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快遞包裝“瘦身計劃”、快遞包裝資源循環利用和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設等5個方面確定了未來3年快遞綠色發展的目標任務。該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市快遞業基本建立快遞包裝綠色供應體系、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快遞包裝綜合治理體系,合力推動建設快遞包裝治理體系和社會化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工作進程。
在前期一系列工作的推動下,截至去年底,蘇州全市主要品牌寄遞企業中,99.4%完成“膠帶瘦身”,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98.5%,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98.6%,城市建成區重點品牌郵政快遞網點基本實現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裝置100%覆蓋。
“針對部分企業存在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強、配套措施落后、包裝產品研發能力弱等問題,我們還將繼續督促,逐步禁用不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同時鼓勵企業創新回收方式,并對接相關部門,爭取培育本地綠色包裝生產企業和回收企業,完善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綠色體系。”張崢嶸說。